钛铁矿(FeTiO3)及钛精矿是生产钛白粉、金属钛及其合金的核心原料,在航空航天、化工、医疗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随着全球对钛资源需求的增长,其品质控制成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。检测工作贯穿于勘探、开采、选矿、贸易及加工全流程,不仅能确保原料符合工业生产标准,还能为资源评估、价格谈判和环保治理提供数据支持。通过精准检测,企业可优化选矿工艺、降低能耗,同时避免因杂质超标导致的设备腐蚀或产品缺陷。
钛铁矿及钛精矿的检测项目需覆盖化学成分、物理性质及工艺性能三大类:
1. 化学成分分析:包括二氧化钛(TiO2)含量、全铁(TFe)含量、氧化亚铁(FeO)、氧化钙(CaO)、氧化镁(MgO)、二氧化硅(SiO2)、硫(S)、磷(P)等关键指标。其中TiO2是衡量钛精矿品位的主要依据。
2. 物理特性检测:涉及粒度分布、密度、磁性物含量、水分、烧失量等参数,直接影响冶炼效率及运输成本。
3. 有害元素筛查:铀(U)、钍(Th)等放射性元素,以及铅(Pb)、砷(As)等重金属的检测,满足环保法规要求。
化学分析法: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(XRF)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(ICP-OES)快速测定主量元素;重量法、滴定法用于高精度验证;原子吸收光谱(AAS)检测痕量重金属。
物理检测法:激光粒度仪分析颗粒分布,磁选分离法测定磁性物占比,烘箱干燥法确定水分含量,高温灼烧法测量烧失量。
矿物学表征:X射线衍射(XRD)判定矿物组成,扫描电镜(SEM-EDS)观察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。
国内外主要遵循以下标准体系:
国际标准:ISO 9292《钛矿石中二氧化钛含量的测定-硫酸铁铵滴定法》、ASTM E1915《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钛铁矿化学成分》。
国家标准:GB/T 14506.3-2010《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:二氧化钛测定》、GB/T 3884.1-2012《铜铅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》。
行业规范:YS/T 351-2015《钛精矿》明确TiO2分级标准及杂质限量,YS/T 360-2011规定钛铁矿选矿技术指标。
检测机构需通过CMA/CNAS认证,确保数据具备法律效力。样品制备须遵循GB/T 6730.1《铁矿石取样和制样方法》,避免交叉污染及成分偏析。